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组,以叶明晖、孟祥武教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扎根西部二十年,探寻丝绸之路传统建筑木作技艺的匠心传承,历时十余年编著的学术专著《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兰州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作为丝绸之路建筑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成果,系统梳理了兰州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营造技艺,该成果不仅填补了甘肃地域性建筑研究的空白,更通过技术谱系的梳理,为丝绸之路建筑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示范和实证基础,为西北地区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一、聚焦丝路节点,揭秘兰州木作匠心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其传统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西北地域特色,尤以木构技艺见长。该书以兰州地区二百余座传统建筑测绘数据及匠师手稿为基础,通过文字、图纸、手稿三重载体的互证研究,运用数字建模技术对传统木作营造技艺进行三维化解构。书中附有大量历史照片、测绘图纸及三维复原图,生动地展现了兰州地区的传统木作匠艺。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兰州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封面
出版信息:叶明晖 孟祥武等著,由科学出版社于2024年3月出版
二、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并重
该书不仅从建筑学、文化遗产等角度深入解析技术细节,还结合建筑考古、工匠口述史、材料科学、数字技术,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为传统建筑研究提供了新范式。通过提炼地域性营造范式,探讨了传统技艺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可能性,本书的出版有望推动传统营建技艺的非遗保护,并为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三、多方合作助力文化传承
本书的编撰得到敦煌研究院、甘肃省文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丝绸之路甘肃段明清古建筑大木营造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项研究成果既是对兰州地区无数老一辈匠人匠心所表达的敬意,更是对新一代的古建学人与文化学者表达的激励。

《兰州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内文——斗栱构造及释名页面